- 线上配资网 ETF最前线 | 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(516150)下跌0.97%,苹果概念主题走弱
- 南方财经9月4日电线上配资网,南财金融终端显示,今日苹果概念主题走弱,截至收盘(下同)下跌2.08%。 持有苹果概念主题股票的嘉实中证稀土产业ETF(51615...
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线配资平台哪个最好,简单来说就是:
西周末期,周幽王为了让心爱的妃子褒姒开心,下令点燃了报警的烽火。诸侯们以为有紧急情况,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连夜赶路,连站票都买了,火急火燎地来救天子。结果到了才发现,敌人连个影子都没有,只有褒姒在那里笑得花枝乱颤。诸侯们气得不行,都怒气冲冲地回去了。
没想到周幽王就爱用这一招,之后的日子里,他还乐在其中,反复演了好几遍这场戏。结果呢,在很远很远的地方,来了一群不讲规矩的外族人,大军压境,烽火台紧急报警,但那些被惹毛的诸侯再也不愿意当配角了。最后,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幽王被外族人在骊山脚下给杀了。
大家耳熟能详的“烽火戏诸侯”故事,真的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吗?
屈原曾提出过一个历史大问题:“周幽王究竟是被谁灭掉的?难道是褒姒吗?”周幽王的灭亡,怎么可能是褒姒干的呢?对啊,褒姒只是个弱女子,就算她再有本事,也不可能毁灭一个国家吧?
展开剩余91%知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讲道:“关于幽王灭亡的事,《史记》里的记载太过离奇,就像是讲故事一样,肯定不是事情的真相。”
国学大家钱穆老先生在《国史大纲》一书中聊到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时,说这其实都是瞎扯。就算那些诸侯真的急匆匆跑来救援,后来发现被耍了,也不过就是整顿兵马打道回府嘛,这事儿有啥可乐的?再说了,用烽火来报信对抗敌人,那是汉朝对付匈奴的办法,西周那会儿哪儿来的这出?哎,太史公啊,您也不核实核实史实,就这么随手写进书里,真是太草率了!
反正,说起周幽王“烽火戏诸侯”这事儿,漏洞百出,跟真实历史差得太远了。
【1.“烽火戏诸侯”的疑点】
首先,说说“烽火”和“烽火台”。在古代,要是边防战士看到敌军,就会点“烽火”来赶紧报告。而“烽火台”,就是为了能点这个烽火特别建的高台。
从京城到各个重要的军事地点,一路上都建了报警的烽火台。为了防止犬戎进攻,西周的王在都城镐京边上的骊山区域建了好多烽火台,这些烽火台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按一个递增的规律来安排的。要是敌人来了,最先看到情况的士兵会马上点起烽火,周边的烽火台上的士兵看见了也会跟着点起来。
就这样,消息一传十,十传百,很快附近的诸侯们都知道了。他们望见烽火,立刻明白有外敌来犯,周王正急需帮忙。于是,他们二话不说,赶紧快马加鞭赶到国都去对抗敌人。
钱穆先生对烽火台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怀疑。他觉得,烽火制度是在西汉时候才开始有的,主要是用来防备匈奴人的军事手段。所以,周幽王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烽火台。
这么说,对不对呢?
据说,从史书上能看到,“烽燧制度”这玩意儿,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的《墨子》书里提到的,而现在找到的最古老的烽火台遗址呢,是秦朝留下的。当然,有人可能会抬杠,说没找到考古遗址不代表西周时候就没有啊,可能只是还没被挖到呢。
就算退一步说,就算那时候真的用了烽火,咱们从军事打仗的角度来看,那点烽火可不是像现在的WIFI,一点就连上,马上能用。在古代那种地方大、人少的情况下,点烽火得看天气和周围环境,能不能保证消息准确传到地方,真的很难说。可这边周幽王刚让人点了烽火,那边一群诸侯就像商量好了一样,收到消息就飞奔而来,这情节也太不可思议了!
其实,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出自《史记》。司马迁写周幽王的事情时,参考了战国时的《吕氏春秋》。不过,在《吕氏春秋》里头,周幽王戏弄诸侯不是用的“烽火”,而是“击鼓”。
早在很久以前的新石器时候,中国人就已经会“敲鼓传递信息”了。西周早期有个很有名的大臣叫周公旦,他写了一本叫《周礼》的书,书里面仔细讲了管敲鼓的“鼓手”、用鼓的各种规矩,还有敲鼓是怎么在打仗时候被用到的。
这告诉我们什么?就是说,尽管吕丞相这个人有点离奇古怪,但他主编的《吕氏春秋》还算得上有点靠谱。只不过呢,因为《史记》实在太有名了,后来的人们大多都忘了“击鼓戏诸侯”这事儿,反而都用了烽火戏诸侯的说法。
这个故事第二个不合理的地方就是那些诸侯为啥会起兵造反。
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,那些诸侯们是一窝蜂地跑到山脚下的。这事儿想想就不太合常理。
那时候,保卫周王朝的有虞国、虢国、唐国、郑国这些诸侯国。虞国离京城大约有206公里远,唐国大概280公里,郑国差不多380公里,卫国更远,超过了400公里。更不用说那些守在边境的诸侯国,比如齐、鲁、秦、燕这些,它们离京城镐京更是远上加远!
古代时候,手机和定位器这些东西都还没有,那么多国家,距离骊山有的远有的近,它们的国王是怎么做到一块儿带着军队到达骊山脚下的呢?
而且,想想古代要打仗,那可不是小事一桩。诸侯们得先拉起队伍,再把人马凑齐,接着准备粮食草料,还得安顿好后勤兵马,这么多事儿,怎么可能三下五除二就搞定呢?
这个故事第三个让人觉得不合理的地方,就是褒姒的年纪问题。
《史记·周本纪》里说,周厉王快下台那会儿,一个装龙涎的盒子被打开了,里面的东西变成了小蜥蜴,还爬到了一个后宫七岁小女孩身上。等这小女孩长到十五岁,她就怀上了褒姒。这时候,按周朝的纪年算,已经是周宣王八年了。也就是说,褒姒应该是在周宣王九到十年那会儿出生的。
大家都知道,周宣王做了46年的国王,他死后周幽王才接替了他的位置。那时候,褒姒差不多已经40岁了。难道说,让周幽王着迷的竟是个40岁的大姐姐?在古代,这年纪都能当奶奶了呢。
你说,她究竟有啥本事,能让周幽王迷得连整个国家都不要了?这事儿听起来真是太离奇了!
【2.真相是什么?】
看看“烽火戏诸侯”这个故事,真是到处都是漏洞,让人忍不住吐槽。可为啥这样一个故事还能传得这么广呢?难道那时候的人都没发现其中的问题吗?怎么就让这个错误传了两千多年啊?
其实,咱们在瞧故事那会儿,老爱盯着周幽王那些浪漫事儿不放,却没看到背后那些狠心的政治较量。
话说周幽王对褒姒宠爱有加,他为了能让褒姒开心,竟然点燃了烽火台戏弄诸侯。不仅如此,他还把原来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给废掉了,让自己的宠妃褒姒的儿子伯服当上了太子。
但废掉申后没那么简单,她的哥哥申侯见妹妹和外甥受欺负,气不打一处来,立刻拉上缯侯和犬戎攻打京城镐京。这时周幽王才意识到,离个婚惹出大麻烦了,慌忙让人点起烽火求救。可这回,没人再来帮他了!在一片乱战里,周幽王和儿子伯服都丢了性命。
那么,这个故事最后咋样了呢?就是申侯和犬戎一起攻打镐京,周幽王被杀了。然后大家商量着,把周幽王的儿子宜臼推上了王位,他就是“周平王”,还把都城搬到了洛邑。
因此,事情从头到尾演变下来,最终得到好处的是周平王宜臼!
其实,西周的崩溃跟宫里的权力斗争有很大关系。说白了,就是因为老爸周幽王和废掉的太子宜臼关系闹僵了。周幽王喜欢上了褒姒,就不再宠爱原来的皇后申氏。这样一来,宜臼不仅老妈被赶下台,连自己的太子位子也保不住了。
邵炳军教授研究发现,周幽王的娃伯服,也就是褒姒的儿子,被封了个丰王的头衔。但注意啦,那时候他可不是太子哦。结果伯服这一封,太子宜臼觉得自己的位子不保了,干脆一咬牙,逃出皇宫去找舅舅申侯,自己也称王了,还跟老爸杠了四年。
更糟糕的是,周边不少诸侯国都站队支持宜臼。宜臼这样明目张胆地跟老爸唱反调,周幽王当然不高兴了,心里琢磨着:只要朕还活着,你这太子之位就别想坐稳!再加上旁边那些坏蛋在一旁添油加醋,宜臼被废掉也只是时间问题!
从宜臼的弟弟敢跟他老爸唱反调这事儿能看出,这家伙可不是好惹的,一味忍让没用,得主动出手才行!因此,后来才有了申侯拉上缯侯和犬戎一起攻打镐京的事情。
虽然周幽王和伯服并非宜臼直接所杀,但他们确实是因他而死。周平王自然不想给人留下他靠杀害父亲和兄弟才登上王位的印象!
那咋办呢?找个替罪羊呗!就像烽火戏诸侯那样,上演一场代人受过的精彩大戏!
说白了,咱们可以把“烽火戏诸侯”这场大戏,看作是周平王和他的公关高手们,不分昼夜赶出来的自我辩解故事。正所谓“胜者为王,败者为寇”,历史总是由赢家来书写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
在这个精心策划的故事中,申侯和宜臼因为不满周幽王,起兵反抗来争夺王位。他们原本被说成是大逆不道,但现在看起来更像是受害者,是被周幽王和褒姒的荒淫无度给逼急了,才不得不站出来反抗。
周幽王和伯服死得稀里糊涂,就被说成是不守规矩、欺负正统王位继承人的坏蛋。到最后,无辜的褒姒却被扣上“祸国殃民”的大帽子,都说是你这个坏老太太迷惑了周天子,害得全国老百姓跟着倒霉,西周也因此灭亡。这洗白的手法,可真是绝了!
结果,施暴的人反而成了吃亏的一方,这样一来,周平王就能顺理成章地安稳坐在王位上了。
如果咱们再往深了琢磨琢磨,就能发现这故事里头还藏着古代不少重要的老规矩,比如“正妻生的和妾生的有差别”“年纪大的得排在前头”这些。周幽王和太子宜臼之间闹得最凶的就是“不立老大,要立小的”。
说起来,周朝搞国家文化建设时,弄出了宗法制和嫡长子继承制这些规矩。可到了后来,周幽王说废就废了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。这事儿,全国的老百姓和那些掌握国家大权的贵族们,哪能乐意呢!
从周幽王的故事里,咱们可以琢磨琢磨司马迁所处的汉朝那会儿的情况。那时候的皇上,就是汉武帝,他本来不是太子,是原来的太子刘荣被拿掉之后,他才顶上来的。
如果司马迁在编写《史记》时,大胆地把背后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众,那岂不是直接跟他的上司汉武帝过不去吗?他哪敢这样做,更别提直接写下来了!因此,他只能给周幽王的故事加点调料,让它更吸引人,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“烽火戏诸侯”的故事。
最后,咱们看看中国古代王朝的那些事儿,每当一个朝代快不行的时候,总有人爱编些关于最后一个皇帝的故事。他们可能觉得,把末代皇帝写成又糊涂又残暴,这样新朝代上台就师出有名了:老百姓们听着,不是我们想抢皇位,实在是之前的皇帝太作!我们站出来,那可是民心所向,理所当然!
所以,一旦你运气不佳,当上了最后一任皇帝,不管你多有才华,或者武艺多高强,大家总能想方设法地从各个角度诋毁你。而且,说到这些倒霉的皇帝,人们就爱给他们配上一个超级美女,接着就说,这美女长得太美,害得皇帝整天不务正业,只听信坏话,重用坏人,给国家和百姓招来大祸!
这一手转移话题、巧妙推卸责任的本事可真够绝的!就像薯条搭可乐,白菜炖豆腐那样自然,昏君和美女在小说里简直就是标配嘛!夏桀身边有妺喜,纣王离不开妲己,咱们幽王呢,也有大美人褒姒相伴。因此,说“烽火戏诸侯”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大罪,那可真是冤枉大了,周幽王充其量就是个普通的、不太行的君王罢了。
在那个各国诸侯纷纷强大的时期在线配资平台哪个最好,他又没军队又没钱财,就算他有再大的能耐,也救不了那个已经烂透了的周王室。至于褒姒嘛,就算她真的存在过,又能起到啥作用呢?
发布于:陕西省